• 医院动态
  • 医院文化
游三清山散记
发布日期:2011-04-22 阅读次数:

第一天,龙游,平淡,山洞无奇,深而大,令人感叹的是古人的智慧与艰辛,在诺大山洞里,不知经历几许心血才凿出如此整齐划一的线条和图画,有多少人的一生以此为业,默默无闻,淹没在放生池的深潭里,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后人来观者,感叹与思念也许是对这些无名英雄者永不停歇的悼念,如此,则他们也可安息。
    三清山的险是在车行山路时已经开始,我们的大巴车是加宽的55座,每过弯角处,不能一次转过,需要倒退再转,每一次顿挫,都伴随车里女生的尖叫声,异常紧张,经过N次反复,豁然开朗,眼前一高耸入云的山脉---三清山,我们到了她的脚下!
    第二天一早,被morning call叫醒,夜里阵雨,起床时还没有停的意思,有队员来电话问我,这么大雨,还上山不?不去我们就要睡懒觉了!我靠窗望着那黛色的山峰隐没在远处的画里,近处的山雨在风势下阵阵敲打着我们的窗户,似乎向我们炫耀着什么,我回应到:计划不变!昨晚我们都已商量好了,大老远跑到这里来,即使下雨也要爬!
    决心容易下,困难却是实在的,每个人都披上了雨衣,下了索道后雨更大了,部分队员略有退意,我们的导游是一个本地的江西小姑娘,挺风趣的一个人,给大家打气,说三清山雨雾天特多,我们医院来了几批,有一批还下冰雹呢!
    于是,大伙儿在导游旗帜带领下,冒雨开始爬山,是时,倾盆大雨,山高路陡,云深处,寒风劲吹,虽春深未了,冬意凛然,一干人前后呼应,或拾级缓行,或跨阶快进,或扶拐借力,在奇山怪石间,在雾锁松涧处,指点江山,谈笑风生。十前年我和几个要好的大学同学同游三清山的情形,历历在目,如今,远隔山水,未能相见,颇为思念。赋诗一首以记之: 
    十年奇松俏断崖,浮云落日逐彩霞。
    谁赋红豆相思意,春寒未去尽开花。
    三清山的景致,见过的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只能用美来形容,远山近水,在云雾的涂鸦下变换着万千姿态来奖励着宠爱他们的世人,可怜的相机拍不尽心中的惊喜,看到山间的小屋,同事们都说要在这里小住一周慢慢品味。
    爬山是苦的,也是快乐的,尤其是当终点到来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莫过于在我们饥寒交加的时候,导游说前面玉皇顶了。
    不经风雨,无以见彩虹,我们一行人经过四个多小时爬到山顶,大家经历了暴雨、大风还有那欲去还留的云雾阵,最终还是没见到彩虹,雾统治了这个世界。但我们看到了彼此间关怀的情感和内心深处亲近自然的纯朴与渴望,更见证了我们永不放弃的意志,正是这种意志,让我们战胜了自然、战胜了自己,把玉皇顶采在了脚下。
    下到宾馆,最统一的行动是将已经湿透的鞋子换成了农家布鞋,15元一双,很贴脚舒适。晚餐时,喝完姜茶和江西产的四特酒,在举杯交盏间,享受着这友谊带来的开心和快乐!
    第三天,婺源,油菜花已成熟成籽了,姗姗来迟的花这里一簇、那里几朵傲立在田园里。徽式建设,我不是内行,几名队员认真地拍了几幅让大家品味,我们几人撑着竹排努力地从李坑入口划到街市,男同事看到女同胞划船要唱起于文华、尹相杰《纤夫的爱》,河里河岸都开心不已。最让我欣喜的是我在一行铺里看到了古时竹制书卷雕刻,我看到了我喜爱《兰亭序》,要是挂在我书房是个不错的主意,没有多想就买了,大学里我练过王羲之的字好几年,可惜这一手字被几年的急诊轮转时看病给残疾了,现在写的字连自己也不敢看了。书法和文学是年轻时候的爱好,在医学的磨砺中,我以为已经远我而去,却在江南的小镇里,水云间,不经意间跃然于胸,令人心神荡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