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风建设
  • 廉政建设
医疗大数据搭建监管平台,电子侦察兵紧盯医药大处方
发布日期:2018-06-29 阅读次数:

医药大处方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焦点,也是医改所不遗余力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为积极响应市卫计委号召,深入推进医疗卫生领域“最多跑一次”,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通过搭建大数据平台架起监管高压网,利用电子侦察兵触动利益链条,坚定不移整治医疗不正之风。

一、三位一体发挥大数据高压网作用

在医药大处方整治上,大数据犹如侦察兵筛选出违规使用的药品和卫生耗材,识别出违规冒尖医生,紧盯重点科室和重点人物。我院在信息网络、责任落实和制度建设三方面发挥大数据高压网作用。

一、用网络信息联通数据通道。特殊药品的使用情况如何、止血材料使用是否超量……这些暗藏着利益链条的数据散落在各个科室。计算机网络帮助打破科室壁垒,构建高效、全面的大数据平台。通过软件不仅可快速查阅各部门各项数据,且可对各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比较,大幅提升效率。同时,我院信息网络的全覆盖也清扫了监管盲区,避免漏网之鱼。

二、通过责任落实保证数据精准。在大数据平台中设置了多个关卡以保证数据准确采集并及时汇总分析。在药房应用用药监控软件精准的收集了全院所有药品使用情况,并有药师服务小组跟踪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在卫生耗材、单病种收费方面从监察(内审)、医保、物价、设备科等安排专项人员层层把控。而且这些关卡都设定了制度标准,由专人或专门团队负责,使保证数据精准的责任落实到人。

三、用制度建设规范医生行为。大数据搭建了监管高压网,而制度约束才能最终发挥其紧箍咒作用。对于数据中显示的冒尖医生,纪检部门及时介入,通过约谈、警告、公示等措施提醒医生处方行为,若屡教不改者则会对其进行处方权限限制,并纳入职工考核。对大数据显示的重点耗材和药品制定严格的适用条件。

二、大数据促使监管信息工作一体化、常态化、动态化

构建大数据监管网后,我院医药大处方监管成绩不菲。医保考核连续5年为市内先进。依托大数据平台,我院的医药处方监管信息工作一体化、常态化、动态化。

一、整合资源,监管一体化。我院在纪检部门带领下,组织医务科、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财务科、防保(医保)、等多科室,搭建从临床、审计到行政环环紧扣的监管格局,使监管信息一体化,触角遍及医院各个角落,使规范医生处方权,杜绝医药大处方的意识深入人心。

二、多措并举,监管常态化。监管工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其效果就如拉橡皮筋,一旦失管则立即弹回原型。要想效果持之以恒,则要监管常态化。目前我院已将药品、卫生耗材监管制度化,利用院内网络公布每月药品和卫生耗材使用状况,借助合理用药软件管控药物使用,每月刊发院内期刊,定期举行预警会议,使监管成为长期实施的持久战。

三、紧跟现况,监管动态化。一方面是监管对象的动态化,大数据平台敏锐地捕捉到违规使用的卫生耗材和药品的品种变更,违规医生的名单、数量变化,并能及时发现违纪新动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另一方面是制度约束的动态化,追踪大数据反应的效果及时改进制约方式。例如在追踪了碳青霉烯类药物监控效果后,改变原有的科主任审核方式,改为每日安排院感专家审核用药申请,效果明显提升。大数据使监管成为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

大数据搭建监管平台,电子侦察兵盯紧动向,医药大处方监管少跑腿,牢牢保障患者权益。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