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医生,别来无恙呀……”9月26日上午,随着一串笑声,在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骨科冯宗贤医生的门诊,走进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原来是时隔半年再次来复查的周师傅。
这次再次从老家四川来宁波,除了让医生看看自己最近的康复情况,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来感谢当初全力挽救了自己的各位医护人员。
事情还要从半年前说起,2019年4月的一个午后,对于周师傅一家来说是充满黑暗且煎熬的。在建筑工地上班的他被一个高处坠落的木板砸中(患者已戴安全帽)而失去意识,当地医院救治无力立即转入了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
躺在急诊科的他已经转醒却发现四肢完全无法动弹,身材壮硕的他此刻却那样无力的躺在了病床上,哪怕是手指头都没法动弹一下,嘴里还一直喊着“疼、疼、疼......”。
“没事儿的,没事儿的……”一旁的妻子忍着泪水不断轻揉他的肩膀,试图能让他减轻那难以忍受的痛,嘴里还不停低喃着安慰自己的丈夫。
当天骨科值班的冯宗贤医师立马对患者进行了仔细的查体,发现患者颈部活动明显受限,颈肩部触痛觉过敏,四肢、鞍区触痛觉明显减退,四肢肌力0级,四肢肌张力降低,腱反射难以引出,Babinski's征(-),肛门括约肌松驰。种种检查结果的异常貌似都在给周师傅下“病危通知书”。
根据查体病史,冯医生判断患者为外伤导致的颈髓损伤,现在处于脊髓休克,四肢瘫痪的状态。
“医生,你的意思是瘫了吗?他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啊,你们一定要救救他呀…….”此时,周师傅的妻子已经哭成了泪人,勉强憋出这几个字。
周师傅今年才48岁,来宁波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凭借自己的吃苦耐劳,近年来也让一家老小过上了不错的生活。这次也真是飞来横祸。
骨科医疗组长郑敏哲医师马上联系了颈椎核磁共振检查组(MRI),检查提示:颈3/4-颈6/7多个椎间盘突出,颈3/4层面颈髓已经出现了变性坏死。这么高的节段令人诧异,如果变性坏死的范围进一步延伸,是有可能影响患者呼吸心跳,乃至生命的。
当务之急就是立马确定手术方案,明确颈椎间盘突出的责任节段,用最快的速度帮患者实施手术。
大家都知道,脑细胞是不可再生的,脊髓里的神经细胞也是一样,对于这类病人,及时解除机械性的压迫,挽救正在逐渐受损的神经细胞才是关键。一般而言,人体的颈髓是在颈椎椎管中通过,椎管起着保护作用。了解到,周师傅平时就有颈椎间盘轻微突出的症状,当颈椎的骨折脱位导致椎管的完整性、稳定性遭到破坏时,颈髓业会受到损伤。通过医生细致的分析原因,造成周师傅高位瘫痪的原因很可能就是——急性颈椎间盘突出。
手术过程很紧张也很顺利,医生发现在两个颈椎关节之间,那仅有5mm左右的缝隙中,掏出那坨压迫着颈髓的椎间盘组织,医生们心中的石头也瞬间放下了。
手术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第二天当周师傅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出来后,他的妻子惊奇的发现拿住他的手时,他的手正努力地来抓住她,腿正努力的抬起,虽然仍是那么无力,但已经是个奇迹了。
半年来,康复之路很漫长也很艰辛。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每天不厌其烦地鼓励和嘱托,加上周先生个人康复意愿强烈,他的身体似乎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他的妻子总会开心跑来告诉医生说今天力气又变大了,今天可以排大便了,今天可以......出院后,妻子仍每天陪他不断地做复健。
从高位截瘫到站立行走,他花了半年时间。当周师傅和他妻子再次走进病房的时候,一直握着医生的手还想和他们比手劲呢!满脸的笑容真是让看到的人都替他们开心。
像周师傅这种有颈椎病史却遭受意外的急性病症并不多见,但在日常生活中颈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并不少,这类患者在颈部受到外伤时容易发生高位截瘫。现在手机广泛普及,造就大量的低头族,这些人都是颈椎病的易患人群,也是颈椎间盘突出的潜在人群。这些人除了要时常提醒自己不要长期保持低头状态、日常还要多多做颈椎操,一旦出现双上肢麻木,走路不稳如踩棉花这些颈椎损伤急性发作症状,就要及时就医、尽早治疗。
(张林霞、徐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