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院急诊科收治了一位73岁,因“头晕两天,意识不清15小时” 的自外院转诊的患者,入院后虽经气管切开等积极救治,病情无好转,最后经由家属商量放弃积极治疗后自动出院,诊断考虑是甲醇中毒。经向家属询问病史后得知,老人是独自居住的,发病前疑因饮用了自己酿制的“杨梅酒”,酿制用的白酒是老人家几年前在个体商贩处购买的(具体已记不清),经向相关机构送样检测,鉴定结论确系甲醇超标。
甲醇是一种无色、透明、略有乙醇味的液体,主要用于生产甲醛(HCHO),是工业酒精中除乙醇以外的主要成分之一。日常饮用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即酒精),但或多或少含有甲醇,它对人体的毒性较强,所以国家对酒中甲醇的含量是有严格限制的。
造成甲醇中毒的原因多是误服甲醇或饮用了用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勾兑的酒类或饮料、或吸入大量甲醇蒸汽所致。由于甲醇在人体内代谢缓慢、积蓄性强,且不易排出,故危害极大。摄入甲醇5~10毫升就可引起中毒,30毫升即可致死。其主要的毒性机理为:(1)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2)甲醇经脱氢酶作用,代谢转化为甲醛、甲酸,抑制某些氧化酶系统,致需氧代谢障碍,体内乳酸及其他有机酸积聚,引起酸中毒;(3)由于甲醇及其代谢物甲醛、甲酸在眼房水和眼组织内含量较高,致视网膜代谢障碍,易引起视网膜细胞、视神经损害及视神经脱髓鞘。
甲醇中毒的主要特征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眼部损伤及代谢性酸中毒为主,一般于口服后8-36小时发病,表现为头晕、头痛、眩晕、乏力、步态蹒跚、失眠、表情淡漠等。重者有嗜睡、瞻妄、癫痫样抽搐、昏迷、死亡等。严重口服中毒者可有锥体外系损害的症状或帕金森综合征。头颅CT检查发现豆状核和皮质下中央白质对称性梗塞坏死。眼部症状最初表现为眼前黑影、闪光感、视物模糊、眼球疼痛、畏光、复视等。严重者视力急剧下降,可造成持久性双目失明。检查可见瞳孔扩大或缩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视乳头水肿,周围视网膜充血、出血、水肿,晚期有视神经萎缩等。代谢性酸中毒则表现为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严重者可出现紫绀、呼吸深而快呈Kussmaul呼吸。严重急性甲醇中毒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双目失明,意识朦胧、谵妄、抽搐和昏迷。最后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急性甲醇中毒的治疗主要包括清除毒物、呼吸循环支持治疗、对症治疗、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特效解毒剂和血液净化(BP)治疗。如果摄入量大,治疗效果极差。
此类事件还是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虽然近年来随着安全知识及科普知识的不断普及,老百姓对中毒及意外伤害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是有一些农村的老年人因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深受其害;而利欲熏心的商家又常常会利用一些老年人贪图便利、便宜的心理进行蛊惑、诱骗。因此,社区和农村基层的安全及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尤显必要,值得一提的是子女或亲属在日常的探望和照顾过程中,除了嘘寒问暖、买礼品孝敬外,更要承担起对老人的安全及健康知识的“教育和关怀”,以免留下较多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