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我自己的心脏跳得更有力了,特别感谢楼主任团队给我做手术!”5月11日上午,记者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内科病房看到了正在康复中的王力(化名),精神不错,高兴地跟我们说着。
5月9日上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完成全国首批、宁波市首例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植入术,手术在心血管专家叶红华院长及科室专家的指导下,由楼钶楠主任医师团队为患者完成。
46岁的王力被确诊为“心力衰竭”有10多年了,体力一年不如一年,没走几十米路就气喘、乏力,有时候晚上也躺不平,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到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被诊断为“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4级,扩张性心脏病。
“他的心脏已经扩张得像气球一样,心脏搏动也很弱,射血分数很低,我们正常人的射血分数有50-60%以上,他只有26%,并且肺动脉压力也逐渐升高了,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后果很严重了......”该院心血管内科病区主任楼钶楠说。
在经过多次术前多学科充分讨论、检查评估、患者及家属充分谈话沟通后,手术如期举行。该手术在患者全程清醒状态下完成,用局部麻醉、微创手术植入“心脏收缩力调节器”,手术历时1个小时余,过程顺利。
术后当天,楼钶楠主任就给王大哥安排了心脏彩超检查,肺动脉压力从术前的61mmHg降到术后的43mmHg,手术效果立竿见影,之后会继续跟进复查和评估疗效。
心力衰竭的病人一般经过药物治疗后可以得到控制,但王力经过几年的正规且充分的药物治疗后,他的心脏功能依然在走下坡路,眼看着最后的办法只有心脏移植了,楼钶楠主任的CCM植入术方案给了他最后一线希望。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是一种先进的心力衰竭治疗装置,通过微创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到患者心室,在心脏搏动的绝对不应期释放电刺激,这种电刺激不会改变患者心律,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的生理状态,加强心脏收缩能力,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心脏收缩力调节器主要用于心电图QRS间期<130 ms、药物疗效后仍有症状、左室射血分数在25%-45%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另外,心脏收缩力调节器的优势还在于可体外进行多次充电,可减少因机器电池耗竭带来的更换手术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
楼钶楠主任表示: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恶化的最终阶段,预后差、死亡率高,治疗棘手,是心血管领域最终的战场,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心肌收缩力调节器作为治疗心衰的一种最新型植入性电子装置,能够增强心室肌的收缩力,改善心衰患者心脏功能和临床症状。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内科完成了全省首批、宁波首例心脏收缩力调节器的植入,位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心内科介入器械领域开创了新天地,也为心衰患者带来“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