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王女士(化名)两个月的怪病终于找到了病因,竟然是一条20厘米长的寄生虫!医生提醒,这和饮食不洁很有关系。
2个月前,50岁的王女士常常莫名其妙的感到腹部胀痛,一开始没放在心上,后来王女士发现胸部逐渐长出一个肿块,一碰就痛,晚上睡觉也多次因为碰到肿块而痛醒,于是来到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医生一查,发现肿块有3厘米大小,但医生根据经验判断排除了肿瘤的可能性,于是进行胸部探查以明确病因。而让医生猝不及防是,切开胸部肿块,竟然在里面发现一条白色长虫。
检验科叶春霞医生接到电话后立即查看情况,发现有一条长约20厘米的白色长虫,并且具有很强的收缩功能。
叶春霞医生透过显微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寄生虫头部膨大,中央有明显凹陷,体不分节但有不规则横皱褶,这是裂头蚴主要特点,而且虫体完整,没有遗留在体内。她又结合血检化验结果,最终确定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
由于这种寄生虫感染并不常见,往往和不洁饮食有关,于是她详细询问王女士的生活习惯,推断和王女士的不洁饮食有关。
原来,王女士的家乡有个习俗,凡是酒席,蛇肉是必备的一道佳肴,各种做法都有,而她自己十分喜欢这道美食。去年一年家里酒席多,她也跟着吃了不少蛇肉。
王女士回忆三个月前她在腰部摸到过肿块,随后莫名其妙就消失了,随后就出现了腹部疼痛和胸部肿块。
“游走性的皮疹或皮下包块是皮下裂头蚴病的重要诊断依据。”叶春霞介绍,裂头蚴是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阶段,常常寄生在蛙、蛇身上,也有报道有人因饲养宠物蜥蜴,或是在未煮熟的情况下食用了被裂头蚴感染的食物或者有裂头蚴虫卵的水而感染的。
裂头蚴进入人体后,会保持幼虫状态。因为它具有移行性,可感染全身软组织,使之局部呈现炎症、肉芽肿,并伴有虫爬瘙痒感、红肿热痛,甚至损伤脏器和大脑。
寄生在体表时的感染较易诊断,但深部组织的感染极具隐匿性,部分患者感染时没有任何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病情可持续数年。
叶春霞叮嘱,吃蛙类、蛇类、鱼类食物时,务必煮熟透了后再吃。此外,裂头蚴还可以通过皮肤感染,家里有饲养蜥蜴、蛇类等宠物的,要注意防范,出现游走性的皮肤瘙痒或者游走性的肿块要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