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全市唯一!这支“小而强”团队专攻“心肺血管疾病中的癌症”
发布日期:2025-03-04 阅读次数:

近日,浙江省正式发文公布首批“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入选名单,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肺动脉压力异常团队是全市唯一上榜的“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

 

 

 

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会触发一系列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改变,这种状况即为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不仅加重心脏负担,还可能引发右心衰竭,威胁生命。患者常因缺氧而呈现蓝紫色嘴唇,故得名“蓝嘴唇”。这一颇具诗意的称号,实则揭示了患者面临的严峻健康挑战。

据悉,李惠利医院肺动脉压力异常临床创新团队作为本地区乃至周边最早组建并持续专注于肺动高压诊治的团队,汇聚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内科、胸外科、介入科、风湿免疫科等多个相关学科的精英力量,并成功整合了药学、检验以及医工融合创新研究院的卓越资源。

“我们将以此次团队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多学科协作,立志打造一支更加高效、专业、创新的诊疗团队,完全实现患者不跨省就医的美好愿景。”团队带头人吴仕波主任医师介绍道。

 

红斑狼疮引发肺动脉高压

专家团队联手患者抗争顽疾

5年前,胡女士(化名)迎来了家庭的新成员,宝宝的到来让全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胡女士的身体状况却逐渐下滑。她时常感到疲惫,稍事活动便气喘吁吁,以为只是产后恢复不佳,便以静养为主。

但休养并未带来预期的改善,反而症状日益加重,楼梯爬不动,出门买菜都成了负担,甚至嘴唇泛起了紫晕。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胡女士终于踏上了求医之路。经过一系列检查,她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重度肺动脉高压。

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一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而肺动脉高压的并发症更是让她的心脏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血液难以有效泵送至肺部,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和乏力。

“为什么是我?”在了解病情后,胡女士一度崩溃,泪水中夹杂着无助和恐惧。但看着年幼的孩子,她迅速擦干眼泪,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

 

 

 

 

幸运的是,胡女士找到了李惠利医院肺动脉高压团队。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吴仕波主任医师的牵头下,心血管内科楼钶楠主任医师、风湿免疫科张瑾主任医师等专家共同参与,为胡女士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

治疗的关键在于既要积极控制红斑狼疮的活动,也要把肺动脉高压维持在低危水平。专家团队一方面通过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控制狼疮活动,另一方面通过靶向药物降低肺动脉高压,双管齐下,胡女士的病情逐渐稳定。

5年来,胡女士严格遵守医嘱,按时随访,定期进行右心导管检查评估肺动脉高压。专家团队根据监测数据动态调整药物,如今,胡女士已恢复劳动能力,生活重新步入正轨,她再次找回了生活的希望和活力。

 

 

迫在眉睫!该病社会层面的知晓率和关注度低

据了解,肺动脉高压以往又称为“心肺血管疾病的癌症”。当发生肺动脉高压时,心脏必须更加努力地工作,将血液运输至肺部,因此,做功增加的心脏可出现右心室肥厚、右心衰竭甚至死亡。

吴仕波表示,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快速进展的恶性疾病,未治疗的肺动脉高压预后与癌症相当,且患者经济负担较重。然而长期以来,该病社会层面的知晓率和关注度低,临床又缺乏训练有素的专科医生及团队,血流动力学检测等必要技术也较为欠缺,普遍存在漏诊或误诊的现象,规范肺动脉高压诊治已是迫在眉睫的临床需求。  

李惠利医院肺动脉高压团队拥有省内唯一肺血管亚专科病区,目前是国家级肺血管病示范中心、肺动脉高压联盟成员单位。团队将在现有临床和科研基础上,聚焦肺动脉高压的前沿和难点,优化诊疗流程、加强筛查和人工智能,显著提高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率和治疗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次数和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肺动脉高压领域专业人才,推动肺动脉高压诊疗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和患者管理,提高公众对肺动脉高压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肺动脉压力异常门诊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